19166418749 13865833017
律师团队
>>
  • 滁州律师章浩律师
  • 滁州律师王庆磊律师
  • 滁州律师沈培亮律师
  • 滁州律师章浩律师
业务范围
>> 
提供滁州市区、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及周边地区专业法律服务,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房产纠纷、公司投资、经济合同、知识产权、刑事犯罪辩护等。
律师在线
>> 

擅长领域
>>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如何隔离婚前个人金融资产和婚后共同财产?


滁州律师网 www.cz148.net


  如何隔离婚前个人金融资产和婚后共同财产?
  
  一、如何隔离婚前个人金融资产和婚后共同财产:
  
  1、婚前拿银行存款单到公证处做公证,这种方式比较麻烦。
  
  2、婚前银行账户与婚后银行账户隔离。婚前到银行打印存款余额,并盖银行的章,证明自己的银行账户。婚后开新的银行卡,用于存婚后收入,同时用于支付婚后消费。
  
  3、通过人寿保险来实现。比如王女士有500万存款,希望理财并产生收益,并且这个收益还是她婚前个人财产。可以购买一份年金保险,投保人写母亲,被保险人和生存受益人是自己,身故受益人是父亲,并且婚前一次性趸交。这样,婚后每年拿到的年金,就属于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在结婚前存入的钱是属于自己的婚前个人财产,不论婚后是否重新转存夫妻共同账户都不能改变其是个人财产的性质。很多人会选择签署婚前协议来约定个人财产,但实际上不论是否签署协议,只要是结婚之前的收入都属于个人财产。
  
  离婚案件中怀疑对方有隐藏、转移、变卖财产的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对方财产信息,根据诉讼证据中的规定,对于自己无法搜集到的证据申请法院调取的,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应的线索。
  
  二、离婚案件中对方财产信息的调取可以吗
  
  1.没有一方的申请,法院不会主动去查的,如果到法院诉讼离婚的,由双方当事人自行提夫妻感情破裂和财产的证据,法院不会主动调查双方的财产情况。
  
  2.如夫妻一方认为另一方隐匿财产的,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查相关证据,法院决定调查的,会采取查询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途径调查夫妻双方的财产情况。
  
  3.根据《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相关规定,通过法院离婚,就是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
  
  4.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夫妻双方的财产进行调查,并对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进行认定与分割。综上,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主动调查双方的财产情况,但会依据一方的申请决定是否调查。一般法院调查包括法院依职权的调查取证和给律师签发调查令进行调查两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离婚案件也遵循上述法条的规定,即谁主张谁举证,夫妻一方认为对方存在财产转移行为的,应当承担对应的举证责任。当然也可以申请法院调取一些证据,且需要提供证据线索,但法院一般不会依职权调取。
  
  三、对银行存款、信用证查询取证
  
  离婚财产分割中涉及的银行存款问题,应注意法院判决分割的是“现有的银行存款余额”,还是包括“诉讼过程中或起诉前对方转移的存款”。
  
  为此需调查两方面的内容,即存款余额、一定期限内的存取款明细。
  
  而一般情况下,配偶的银行存款情况,当事人或律师均无法直接到银行申请查询。
  
  唯一的方式是查询到对方的银行账号及开户银行名称,再由律师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或直接申请法院至银行调取。
  
  四、工资报酬查询取证
  
  在离婚财产分割中,一方的工资报酬并不能直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依据,而是以现有财产为基础。
  
  因此查询对方的工资报酬,往往是作为对方应承担抚养费的衡量标准。
  
  查询配偶的工资收入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单位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工资,而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往往比单位对外出具的工资证明多。因此,除了要求配偶单位出具工资收入证明外,还应要求提供发放工资的银行账号;
  
  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亦属夫妻共同财产,可一并查询;
  
  配偶的辞职经济补偿金(买断工龄),属于其个人财产,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以上工资收入证明可请律师调查。
  
  但银行工资账号、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的发放情况,则要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或由法院直接调取。
  
  夫妻感情破裂婚姻无法存续的情况下,双方进行离婚时需要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其中一方可能会因为想要多分得财产而将共同财产进行转移或者隐藏,而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婚内财产协议是否要公证?
      婚内财产协议是否要公证?夫妻双方会对婚内财产进行规定,但协议仅限于双方,很难达到第三人,一般而言,公证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那婚内财产协议是否要公证?公证需要到公证机关去办理,婚内财产协议的公证也需要走程序,那如何办理婚内财产协议公证?本文将对上述两个问题一一展开讨论,具体内容请看下...


·协议书上写明不用给抚养费是否受保护
      在协议离婚书当中,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对孩子的抚养权,夫妻财产的分割以及孩子抚养费的相关约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看过协议书当中的内容以后,没有什么争议的地方,签字以后就代表着协议书当中的内容都是同意的。下面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协议书上写明不用给抚养费是否受保护? 一、协议书上写明不用给抚养...


·孕妇离婚有什么补偿标准是多少?
      孕妇离婚有什么补偿标准是多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法律的规定体现了对特定期间内对妇女、胎儿和婴儿的特殊保护。这是因为,在上述期间内妇女的身心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在此期间内男方提出离婚,对女方的身心健康和胎儿、...


·国家赔偿义务主体是哪个?
      一、国家赔偿义务主体是哪个? 国家赔偿责任主体是国家,即对于国家机关,含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其违法执行职务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由于《国家赔偿法》是调整刑事赔...


·什么是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罪
      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接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及其家属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举报,而不对妇女进行解救,就可能触犯了我国《刑法》规定的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罪,那么什么是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罪怎么判?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


·重婚罪自诉有自诉期限么?
      一、重婚罪自诉有自诉期限么?重婚罪既是自诉案件,也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只有在被害人不告诉情况下其他公民向检察机关控告才转为公诉案件)。由于法律对重婚罪的处罚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此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5年。也就是说重婚罪在经过了5年之后就不能再进行处理。对于被害人不控告,而由...


·公安拘留期限会通知给家人吗?
      公安拘留期限会通知给家人吗? 公安拘留期限会通知给家人吗? 拘留都会通知到家人的。 对于行政拘留:《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50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和执行场所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


·一般离婚起诉需要多少钱 律师是怎么收费的
      一、离婚起诉需要多少钱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离婚诉讼费由原告在起诉时预交,法院审理后,在判决中确定诉讼费的负担。离婚案件诉...


·起诉离婚要钱吗?收费是多少?
      现在很多夫妻都会选择离婚,他们有的是因为感情破裂,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还有的因为其他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夫妻选择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夫妻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双方进行协议离婚,反之如果有一方不同意离婚,那么另一方有权利提起离婚诉讼,那么起诉离婚要钱吗?收费又是多少?一、离婚诉讼费...


·刑事自诉重婚罪的条件存在的自诉人范围有哪些
      一、刑事自诉重婚罪的条件存在自诉人范围有哪些?一般都要犯重婚行为人的配偶或者受害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


·家庭中的分家协议是遗嘱吗?
      家庭中的分家协议是遗嘱吗 分家协议书 协议人: (一)________(姓名),男,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二)________(姓名),女,____年____月____日出...


首 页 | 律师简介 | 服务领域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22 滁州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19166418749 13865833017
13865833017
点击这里给滁州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